大豆泥冰的風華歲月與歷史
老祖父生於民前十八年,日據時代服務於新竹州的糧食局,光復後於苗栗縣政府,晚年退休於南庄鄉公所,當我退役回鄉後二年,老祖父享年八十七歲,憶起老祖父於早期提起1936年南庄發現優質煤礦時,除了本地的鄉民在拓墾以外,還有許多外地人到此謀生。
當時的環境物質相當缺乏,沒電也鮮少有手動挫冰機,炎熱的夏日,除了茶水外,那些礦工想吃到冰品是要走到南庄市區才可嚐到外地人批發進來南庄的枝仔冰,後來外地的「拓礦夫」休假,回工作崗位後,順手帶了一袋合資本(幾個人)的大花豆乘著礦業時期的運輸車,緩緩的在砂石路面上駛向礦場,當然迎面而來的是那充滿喜悅笑容的「黑面人」只露出雪白牙齒的拓礦夫.....三五成群的將大花豆泡於水中三個半小時後,讓大花豆軟化,再大夥用那?巧手一顆一顆的挑去不好的豆子,例如:「豆鬼仔」,硬的像化石一樣再煮個10個小時都煮不爛的東西~
花了漫長的時間去備料,再將大花豆放入大鍋煮二個半小時至熟而不爛,撈起去水後再將(黃冰砂)二砂砂糖放入鍋內悶煮,當然底層入有砂糖,必須要有人看守攪拌,不然鍋底會燒焦,再經甜度入味後,又是經歷了一個半小時候,才能取出至涼溫,才能當大豆泥冰的備料,當然現在街坊間的大豆泥冰呈現很細、很白的效果是因為加了很多的「粉」而綿細的冰品在當時的礦業時期是無法做到的,因為礦區的環境沒有挫冰機....
桂花巷老店的大豆冰則是秉持古法製造過程,將當時礦業時期使用刨木頭的刨刀,刨出粗曠的冰砂用挫冰機的冰刀加以調整,則能吃出舊時期的老滋味,一杯大豆泥冰中有著碎顆粒的冰塊與斗大的花豆,極為冰中的好口感。
至於前面所提市面上所吃的大豆泥冰所呈現出較白的色澤,而桂花巷花茶湯圓所製造的大豆泥冰是咖啡色的,主要的成份是桂花花茶湯圓,將煮過三個小時的大花豆,撈起時並沒將水中佈滿咖啡色的大豆粉,順手倒掉,而是用砂布將那些滲雜於水中的大豆粉加以過濾取代「太白粉」,所以此一複雜的工作若無堅持這古早味,當然早已失傳....也品嚐不到原汁原味的礦業時期的冰品了。